这部被寄予厚望的影片《芭蕾杀姬》,在人物刻画方面却显露出不少缺陷,让人感到非常失望。
杀手行为逻辑缺陷
电影中,比如《Leon》那个职业杀手,假如没有和孩子有很深的相处时光,他绝对不会拼命保护她。而《芭蕾杀姬》里的Eve,导演用开头那段突然的回忆插入,硬是让看的人觉得她非要把小女孩救回来,这太不合常理了。一个杀手做事,需要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和逐渐变化的心理,不能单靠随便用用闪回就让人相信。
威克立场转变太随意
约翰·威克以“专注//纯粹意志”闻名,在主线电影里态度始终如一。可是在和伊芙的情节中,他轻易转变阵营,协助伊芙痛击敌人,包括消灭首领。这种立场转换太过随意,完全违背了原先的人物设定,让许多观众感到意外,也破坏了主线电影塑造的角色合理性。
机械降神情节生硬
电影界存在学说,镜头聚焦武器时必然引发动作。《芭蕾杀姬》里,鉴于Eve独自对抗众多敌人难度极大,编剧让韩国角色借助外部力量突然出手解围。这种桥段设计较为套路化且突兀,未能流畅地编织进故事,显得刻意为之,降低了情节的真实感和吸引力。
角色称号缺乏支撑
伊娃获得了“奇奇莫拉”的称号,不过电影里并没有说明她有什么资格配得上这个名号。高桌组织的势力在影片中显得非常微不足道,假如情况真的如此,那么高桌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。这不仅让“奇奇莫拉”这个名字失去了分量,也让整个杀手世界的背景设定显得很不合理。
动作风格体现不足
家族修炼期间,导师曾对Eve说过要定下能让自己获胜的法则,要成为真实的自己,要像女孩那样战斗,但实际剧情和打斗场面中,这些教导并未充分展现出来。Eve的武打设计很普通,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,因此观众无法从她的动作表演里记住什么,场面也显得平淡无奇。
角色内心挖掘失败
要塑造好人物形象,应该通过人物的实际行为来体现,让他们在面临选择时表现出本性。电影《芭蕾杀姬》在主体情节拍完之后,因为对角色内心刻画不够,便借助片头回忆来补充背景。这反映出创作时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塑造不够充分,使得角色显得不够丰满。
整体而言,《芭蕾杀姬》无论在动作设计层面还是在心理刻画方面,其角色形象的表现都存在明显不足,可以说是一次不成功的芭蕾尝试。各位认为《芭蕾杀姬》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间呢?欢迎点击喜欢并转发这篇文章,同时留下您的看法进行交流。